资治通鉴:为什么刘邦能轻松驾驭别人,而我们却无法驾驭自己?_汉王_张良道_韩信

发布日期:2025-06-25 19:21    点击次数:181

《资治通鉴》 第九卷 汉纪一

【原文】

是时,吕后兄周吕侯为汉将兵,居下邑;汉王间往从之,稍稍收其士卒。诸侯皆背汉,复与楚。塞王欣、翟王翳亡降楚。

汉王问群臣曰:“吾欲捐关以东;等弃之,谁可与共功者?”张良曰:“九江王布,楚枭将,与项王有隙;彭越与齐反梁地;此两人可急使。而汉王之将,独韩信可属大事,当一面。即欲捐之,捐之此三人,则楚可破也!”

【译文】

此时,吕后的哥哥周吕侯为汉王领兵驻在下邑,汉王即走小路去投奔他,逐渐地收集到属下一些溃散的士兵。诸侯王于是又都背叛了汉王,重新去亲附楚王。塞王司马欣、翟王董翳也逃亡降楚。

汉王问群臣说:“我想舍弃函谷关以东地区作为封赏,你们看有谁可以与我共同建功立业呀?”张良道:“九江王黥布,是楚国的一员猛将,他同项王之间有些隔阂;另外彭越正联合齐王田荣在梁地起兵反楚。这两个人可以立即使用。再就是汉王您的将领中,唯有韩信可以托付大事,独当一面。如果您要把关东的地方作为赏地,赏给这三个人,楚国即可以打败了!”

展开剩余82%

【材料解析】

以前,我一直都在思考一个问题:刘邦这个人究竟如何走向成功?有人或许将其归功于时代趋势、他人相助或个人才智,这些因素确实重要——顺应大势、借助外力、具备智慧,是个人长远发展的必要条件。但我认为,那些都只是外在的辅助因素。真正能决定成败的,是个人心态。若你内心脆弱,逢难即溃、遇挫便怨,即便你才高八斗、众人帮扶,也难以成就事业。

毕竟,在事业发展的道路上,没有任何人能一帆风顺。前行途中,每个人都会遭遇内外对手的打击、亲友背叛的考验,以及层出不穷的大小难题。即便你天赋异禀、资源人脉丰厚,若心态不稳、意志薄弱,也极易在困境、复杂人际关系或负面情绪中败下阵来。

而真正成事之人,无一不拥有强大的心理素质。他们无论历经多少艰难险阻,都始终昂首挺胸、乐观向前,专注于寻求破局之法,而非陷入抱怨与耿耿于怀的漩涡中。这正是成功者与平庸者的本质差异。才华可以学习,资源能够争取,但个人的心态以及坚不可摧的精神内核,才是无可替代、难以被夺的核心竞争力,更是成就一番事业的根本所在。

曾经,我是个满身负能量的愤青。原生家庭的原因,从小我就养成了孤僻、敏感、老实的性格。这种性格的人很容易走极端。比如,在学校时,我一般都是独来独往,不善于跟同学老师打交道,有时因为一句话就可以跟同学干起来;进入职场后,无论是作为下属还是作为领导,也总是动辄与人起争执或结怨。我像个“定时炸弹”,说不定哪天会自动爆炸。

我总抱怨自己出身贫寒、家庭无法提供良好教育,抱怨身边的同学总“针对”我,抱怨职场中有小人背后诋毁挑拨我。这些抱怨和戾气让我在职场摸爬滚打多年,都毫无突破,始终难以获得他人的帮助和提携。

因为没有朋友、工作不顺心,我只好把精力都放在读书和自我疗伤上。阅读《资治通鉴》是我最大的爱好,每次被人伤害,我都从那里面获取能量来安抚自己。在阅读完刘邦的成长经历后,我才猛然发现自己之所以不能成事,不能获得身边人的认可,核心在于内心的敏感和脆弱。

刘邦出身平民,无背景且读书不多,却能轻松驾驭张良、韩信等顶级人才,在乱世中从草根崛起,建立大汉帝国。我不禁自问:他为何能轻松驾驭他人并建立为了事业,而我连自己都无法掌控?他有哪些过人之处?

刘邦的过人之处,首先在于其心态远超常人。他能随时拿捏自己的情绪,不被情绪或他人左右。楚汉对峙时,韩信借机向刘邦索要“假齐王”封号,刘邦第一反应,就是破口大骂。这是一个普通人的正常情绪反应,我们完全看不出他有什么帝王之才。

当时,幸好张良也在旁边,他没有对刘邦各种说教,而是仅踩刘邦的脚。刘邦顿时心领神会:现在自己处于弱势还不是跟韩信翻脸的时候,与其任由性子把韩信惹毛,不如顺水推舟。

想到这里,刘邦于是立马话锋一转,然后接着骂道:“大丈夫当什么假齐王,要当就当真齐王。”在这种生死攸关的军事压力下,他能压制怒火、扭转局面,这种对情绪的顶级把控能力,是天赋更是帝王之才的核心。

反观我们这些普通人包括我自己,如果在生活中,谁惹毛了我们,脾气大的可能十头牛都拉不住,胆子小的神神叨叨半个月都不一定能恢复正常。

公元前205年,刘邦趁项羽与田荣对峙之际,集结五十六万大军攻占彭城。但很快,他就被项羽的3万精兵击溃,事业瞬间回到原点,诸侯见状也纷纷背叛。 换作常人,面对大半辈子的努力付诸东流、信任之人相继背叛的绝境,恐怕早已精神崩溃。但刘邦死里逃生后,并未自暴自弃,也没有因畏惧项羽而退缩。

刘邦在彭城之败后仍能重整旗鼓,关键在于他面对挫折时的心态与行动:他逃往下邑后,没有纠缠于项羽的强大或诸侯背叛,而是第一时间向张良询问破敌策略,以 “解决问题” 为核心目标。当张良提出联合英布、彭越的建议时,他立刻付诸行动,不惜以利益换取支持,展现出 “舍得以求成事” 的魄力。即便在妻离子散、生死未卜的绝境中,他也未被负面情绪吞噬,始终以冷静姿态推进布局,这种韧性远超常人。

反观我们普通人(包括曾经的自己),常陷入 “归咎外界” 的思维陷阱:遇挫折时习惯抱怨同事使绊、大骂领导不公,情绪极容易被外界干扰,陷入冲突与埋怨的恶性漩涡;缺乏对心态的掌控力,导致既无法 “驾驭” 自我,更难以影响他人。

核心启示:个人认为,一个人成事的关键其实并不在才华与资源,而在他的心态与韧性。从古到今,任何伟大的事业都必须经历各种波折才能做成,唯有掌控心态、战胜心魔,才能在自我与他人的 “驾驭” 中走向成功 —— 正如刘邦用极致的心性,将一次次绝境转化为一次次转机。

《资治通鉴》精讲社群,火热招生中,让学历史不再单纯输入历史,而是输出自己。我们每天讲一段历史,然后将历史与现实高度融合,再从人生定位、人际交往、思维决策等三个方面深度剖析历史,并获得其内在价值。

公众号【鉴史悟道】,通过历史故事的分解,学习古人的智慧。在人生道路上,不迷茫,不气馁,找到自己的人生定位和优势,了解社会潜规则,善于处理人际关系。

分享学校不教、书里不写的知识学问!

懂点人情世故,分享不为人知的人际关系!

关注公众号【鉴史悟道】,免费赠送《如何成为领导心腹》《绝密人性天书》等干货。

发布于:浙江省